20年前的GAY圈黑话,你知道几个

网上有一个小组叫「假装活在1980-2000年」,在这个小组,人们假装自己不会用淘宝,假装自己为周二电视台没有节目而焦虑,假装为自己得到一台文曲星而开心,回忆里单纯且美好。

那么,如果作为一名GAY回到过去,又会遇到什么情况呢?那时候的我们要怎么交友、要怎么自我介绍、要怎么认识自己呢?

让我们展开一场时间旅行,用那个年代的「GAY圈黑话」作为索引,一起来回忆那段同志逐渐被照亮的岁月。

01.形容一个人性别男、爱好男

GAY|玻璃

「玻璃」这个词和「直男」「10」一样,最开始都是「圈内黑话」,再流入到异性恋的世界里,最后成为流行词汇。在「玻璃」完全指代男同前,它是一个非常适合男同心意的网名,既能展示自己晶莹剔透的美,又可以吸引其他同志。很久很久以前,基本上每一个人的QQ好友里都躺着一个叫「玻璃男孩」的TXL。

其实「玻璃」这个词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Boy’s Love的缩写BL,因为「玻璃」的拼音首字母缩写同为「BL」,所以用来指代男同性恋者。

BL在日本原指描写男性之间爱情的创作作品,包括漫画、小说等,并不指代男同。只是在1970年前后传入台湾后,BL逐渐失去了「美少年之恋」的原有含义,转而泛指同性之间的爱与性,等同于GAY的含义范围。将BL称之为「玻璃」的正是台湾人,这种表达后来影响到大陆GAY圈。

02.形容一个GAY不够阳刚

娘|C

「C」是从单词Cissy/Sissy的读音[ˈsɪsi]演化而来,指「女孩子气的男孩」,有娘娘腔的、柔弱胆小的意思,也可以指有脂粉气质的男人。据说也是源自台湾GAY圈。

那时候有不少把「不C不娘」写在把自我介绍里的同志,他们其实并不知道「C」的真实意思,只是隐隐约约知道是个贬义词,看见大家写就开始跟风,和今天的「NPNC」如出一辙。

GAY圈对于「娘」的争议,从世纪之交再到今天一直普遍存在,只是从之前的「不C不娘」,变成了更加「多元」的「娘老胖勿扰」。这份对娘的不喜欢还在,但「C」这个词并没有继续沿用,大概是因为「太隐晦了,别人听不懂就白白DISS了」。直接用「娘」来DISS别人,岂不是更直截了当?

词汇很久不用了,再回过头来看,总会嗅出古早味的,就像「给力」「哇塞」那样。

03.形容一个GAY找到了「糖爹」

傍家儿

「傍家儿」,北京话指情妇。后来成为「GAY圈黑话」,用来形容「挂」到金主的GAY。

这个词很可能是在『蓝宇』电影的原著小说中被「发扬光大」的。

陈捍东在发现蓝宇不打算使用自己给他的2万块钱后,有这么一段描述:「『好,蓝宇,你以为不拿我的钱我就看得起你,就不是玩儿你了?照样玩儿!白玩儿!我可不是正人君子』我恨恨地想,我还从来没有为一个『傍家』这么生气过。」

这个词现在运用得不多,也没有发展出新时代的叫法,但是如果你听到有人在阴阳怪气地称呼某些素人为「名媛」的时候,大概也是在传递他是个「傍家儿」的意思。

听起来就不是很正能量。净化社群风气,你我有责。

04.形容一段无瑕疵的恋爱

纯爱

「纯爱」在同志圈是曾经红极一时的词汇,连食物链顶端的攻也曾经偷偷起过「纯爱の莮ル」这样的炫舞网名,都曾渴望过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。但说到底也是没有拥有过爱情。

「纯爱」是一群没有恋爱体验的GAY的情感乌托邦。在那个时代,同志受社交渠道、自我认知的限制,缺少认识彼此的可能,爱情只能靠对未来的想象,而想象中的爱情一定是美好的,所以「纯爱」大行其道。

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再提「纯爱」了,因为得到爱情并不是一件难事,甚至有的人因为经历太多,都已经不再相信「纯爱」的存在。

有知乎网友分享道,「记得高中时,总是站在墙外好奇着圈子的一切,看天涯上前辈们的纯爱故事,加形形色色的QQ群,好奇每一个社会同志的感情生活,幻想着那个将来的TA是多么英俊潇洒。

之后认识了社会上的同志,被骗得心如死灰。被骗次数多了,就麻木了。开始不再疯狂期待爱情。开始不抱期望地去面基,去酒吧,去同志活动。」

其实这个年代依然有纯爱,只是它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。

05.形容线下同志交友中心

渔场

「渔场」是早年同志的社交中心,也被称为「点儿」「飘场」「场所」,场地包括公园、酒吧、会所、桑拿,甚至是公共卫生间。「渔场」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寻找合适的伴侣。对于这种行为也有其衍生词——「钓鱼」,指寻找合适的人。

除了「找伴儿」之外,各类「渔场」也是重要的交友、休闲、娱乐场所。但随着交友方式的多元化,很多曾经爆火的老「渔场」如今已经不再有「鱼」,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。

06.同志哲学♂纪录片

同志小电影|钙片

「钙」取自「GAY」的谐音,「钙片」就是同志小电影的意思,诙谐又隐晦。你也能从中看到当时同志的小心翼翼。你要跟一个直男提到钙片,他首先联想到的铁定是哈药六厂。

那个年代还衍生出了一系列的「钙」系词语:缺钙、补钙、钙中钙,分别对应着「身边缺GAY少GAY」「想认识其他TXL」「特别GAY」的意思。

07.如何称呼你的男友

朋友

「朋友」在现代语义中是除情人或亲戚以外彼此有交情的人。

但是很久很久以前,同志习惯用「朋友」来代替「男友」。在那个「同性恋」三个字可以刺痛所有TXL的时期,大家羞于使用一切可以证明自己性取向的表达,比如「男友」「BF」「老公」等有明确性别的词汇。

大家在网络上想了解对方是否单身,都会问一句「你有朋友吗?」一位基友表达了自己曾经的困惑:别人问我「有朋友了吗」的时候,我就在思考对方想问的是我有好基友还是有男友?

其实「朋友」在汉语语义也有恋爱对象的意思,比如谈朋友、耍朋友、男女朋友都特指恋人,只不过不能单独出现。

现在就不一样了,「老攻」「男神」「爸爸」,男朋友在GAY圈有一万种叫法。

08.形容GAY的属性

攻、受|葛格、底迪

你常常会看到一些人在QQ群里喊「我是底迪,找一位同在XX的葛格」。

「葛格」「底迪」就是哥哥、弟弟的网络形态。最主要的是,哥哥、弟弟代表着那个时期同志对「攻受」的理解,不太深刻,且非常男女二元化。哥哥是攻,要养家糊口;弟弟是受,洗衣做饭是必备技能。

现在的GAY圈,不仅有攻有受,还有许多0.13,甚至-1,多元到让你闭嘴惊艳。

00.最后

如果假装活在一二十年前,可能GAY最需要明白的就是同志之间的「摩斯密码」,需要解密才能展露出这个词最原本的意思。

和今天「有1吗」「有1说1」这些直接拿自己圈子文化开玩笑造梗,并且出圈的情况相比,那时候的我们正处在自我和解的关键时期,处处体现着含蓄的特征,生怕别人知道。

虽然让人忍俊不禁,但不正反衬出同志社群的进步么?

很想知道20年后的中国,同志词汇又会有怎样惊人的变化。期待!🌈


相关推荐
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